Invent

网络举报要堵也要疏

您现在的位置: 摘星网络_临沂网站建设优化 > 网站制作 > 业内资讯 >

  昨天,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。它将成为中央纪委监察部信息公开、新闻发布、政策阐释、民意倾听、网络举报的主渠道、主阵地,网站开辟廉政留言板等专栏,主动接受网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、建议、咨询等,搭建纪检监察机关与网民沟通交流的新平台,开通网上民意直通车。
  结合最近多名腐败高官落马的背景,网站的开通迅速引发广泛关注,其中的网络举报功能特别让网民留心。因为最近一年来,已经出现过很多起网络实名举报事件,影响甚大。有的举报最后被认定属实,并导致高级官员落马,举报者也声名鹊起;但也有个别举报被认定不实,发帖人因造谣被以寻衅滋事罪抓捕。
  无论网络实名举报成功与否,它都突显了当前两个困局:一方面是腐败形势依然严峻,人民群众对于党政干部的贪污受贿深恶痛绝,这种不满的情绪在网络上极易引发共鸣,否则公开举报不会引发公众围观的效果;另一方面,举报虽然实名,但并没有采取向纪检机关直接举报,而是选择了网络这种公开途径,这表明常规举报的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,群众有所担心和疑虑。
 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举报形势,现在也出现了两种做法。其一是“堵”,最近已经多人因网络举报不实被认定为造谣,警方也将举报人抓捕归案,这些“造谣者”可能面临刑事处罚。不实的网络举报确实会对被举报人造成巨大的困扰,尤其是网络的快速传播,让辟谣、澄清工作非常困难。被举报人蒙受冤屈,很多时候确实有苦难言,私力救济缺乏手段和条件,最后不得不依赖公权力来维权。
  另外,网络举报事件中,也会存在个别网民希望通过炒作举报来实现个人名利的“双丰收”,甚至形成黑色产业链,通过公开举报的方式造谣传谣,继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—比如搞臭乃至整垮官场或商场的竞争对手。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警惕,政府威信和社会秩序都可能受到损害,所以,警方采取适当措施打击谣言,查处公开进行的不实举报有一定道理。
  但是,打击谣言也不能扩大化,比如把一些对政府部门的批评意见当做谣言处理,还有将存在个别细节与事实不符的举报认定为谣言加以打击。公权力要把握好打击谣言和保证公众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的平衡,必须严格以事实为依据,以法律为准绳,避免随意性。打击网络谣言,不能伤害到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积极性,更不能形成“寒蝉效应”,以至于让知道真相了解犯罪线索的群众不能、不敢举报。
 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,可谓“亲者痛仇者快”,还让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,这显然违背了立法和执法的初衷。所以,我们更赞赏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开通,这是一种“疏”的做法,更加畅通了举报渠道,方便人民群众监督。统计也显示,2008年到2012年,中央纪委监察部一共收到网络举报30.1万件次,约占中央纪委监察部同期信访举报总量的12%,网络举报已经成为继来信、来访、电话之后又一重要举报渠道。
  但是,举报不止于搭建渠道,还需要取信于民。人们之所以热衷于网络公开举报,甚至不惜打草惊蛇,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对纪检监察部门不够信任,担心出现“官官相护”。而网络公开举报会获得舆论关注,形成对纪检机关的压力,进而督促他们努力办案,及时回应举报信息。
  所以,中央纪委监察部新网站开通后,我们更期待它创造出更多功能,既能最迅速和便捷地接收网络举报信息,也能实现与人民群众的互动沟通。尤其是对每一起举报都能有及时的回应,查处案件不手软、不徇私情,展现中央的反腐决心。这样,人民群众看到纪检机构的办事作风和效果,他们也就会选择常规渠道,而不是可能造成线索泄露的网络发帖来举报。如此,“疏堵”方式相结合,才可能一石二鸟,既净化网络空间,又助力反腐倡廉。